現如今,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燒發電三種方式。由于各地掩埋場數量有限且簡單填埋易造成二次污染,農業堆肥對垃圾中的無機物無法處理,相對環保又是資源再利用的焚燒發電得到大力推廣。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的基本性質是:
(1)產生量巨大。
(2)富集重金屬和有害物質。
(3)揮發性元素含量高。
而垃圾焚燒因其良好的減容效果和能源回收利用等優點逐漸成為處理垃圾的技術,焚燒飛灰的安全處置也成為伴隨而來的熱點問題。焚燒飛灰一般約占垃圾焚燒量的3%~5%左右,飛灰因其含有較高浸出濃度的鉛、鎘等重金屬,在進入處置之前需要經過穩定化/固化處理。
但是,我國飛灰處理的技術路線尚不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和專家對飛灰處理的不同技術還存在較大爭議。主要是因為飛灰帶來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處理起來特別的困難,特別是重金屬的問題,如果僅僅利用了飛灰,而沒有解決重金屬問題,沒有把風險控制到小,這個技術就不是合適的技術。
我國的飛灰特性復雜,對生活有嚴重的危害。這就是因為垃圾收集不分類、管理粗放帶來的。而前端粗放的生活方式,必然導致末端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所以其處理技術路線需要全局統籌、系統設計,慎重選擇,控制風險,在確保無害化的前提下再考慮資源綜合利用。垃圾焚燒飛灰的首要危害物質是重金屬,飛灰處理的主要目標在于控制重金屬的帶來的環境風險,因此要做到符合環境倫理的飛灰資源化利用工藝需要同步實現重金屬的分離回收,否則就會模糊焦點,本末倒置。飛灰燒結或熔融具備一定的分離回收重金屬的潛力,是飛灰資源化利用 固化穩定化后因地制宜地進行規范的填埋處置可有效切斷重金屬和有害物質的暴露途徑,從而實現環境風險小化的目標,是我國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理的現實選擇?,F階段應在系統全面的技術評估及標準實施效果后評估的基礎上,對相關標準進行必要的修訂,并研究建設飛灰專用填埋場的可行性。
因此,我們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根本目標,以控制環境風險、遵循環境倫理為基本原則來實行。讓“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成為垃圾焚燒飛灰處置的出路。